佛教的天神一般都取自于韦陀神话,再经过佛教化的包装,这已经是公认的事实。徐梵澄先生早就指出“大乘之末路,盖尽徙《韦陀》神坛造像而礼拜之,菩萨、陀罗,异名同实”,[257]可谓一针见血。摩利支天的原型即是北斗星君摩利支,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北斗星君(摩利支)以猪为坐驾,这才是以猪象征北斗的真正原因。这个象征符号起源于史前韦陀灵知神话,在华夏的灵知天文传统中得到了继承。冯时先生注意到了猪纹在良渚礼玉上的大量使用,他特别提到一件良渚玉璧上雕刻的精美猪纹:
居于北斗七星之上的以摩利支为首的七大仙圣(左);良渚玉璧上的精美猪纹(中、右)
玉璧为台湾许作立先生所藏,灰黄色。外径15.6厘米、孔径4.6厘米、厚1.25厘米。猪的图像刻于璧面中央,口微张,背有鬃毛,长尾上扬,一后腿系有绳索。图像长4.8厘米。猪的寓意显然不可能是为反映当时畜牧业生产的进步,因为在同时的礼玉之上,还可以经常见到鸟和云气的图像,这些图像都与天文具有密切的联系。因为我们不能想象古人会在一种庄严的祭天礼玉上雕刻与敬天无关的内容,显然,根据古人对于北斗的神秘理解,将雕刻在礼天玉璧上的猪视为北斗应是合乎情理的。事实上,图像中猪的身上特意刻有四个星饰,应是以猪应合斗魁四星的象征,而微扬的猪尾虽然显得过分夸张,但却像是连接斗魁四星的斗杓,这在形象上与北斗也十分接近。[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