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不仅是第一流的战略专家,也是第一流的政治家。这一点在三国时就已得到公认,甚至敌人也不能不承认。魏国著名谋士贾诩说“诸葛亮善治国”,刘晔说“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刘备入主益州后,便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每当刘备领兵出征时,诸葛亮就坐镇成都,负责后方事务以及前线补给。这时他充当的角色,十分类似西汉初的萧何。刘备称帝后,诸葛亮成为新帝国的丞相,录尚书事,总揽政事。
在我们的印象里,诸葛亮是个温文尔雅之人,其实他是有霹雳手段的。他主张以严刑峻法治国,一方面是因为蜀地在刘璋统治时法网宽松,政府没有威信;另一方面是因为刘备手下的将领们个个飞扬跋扈,毫无军纪观念,流寇思想严重,难以约束。这种情况给蜀汉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比如说关羽与张飞,虽有万夫不当之勇,但一个藐视同僚,一个苛待士兵,最后都死于非命。再比如说刘封,自恃为刘备养子,拒援关羽,逼反孟达,也是目无军纪的典型。我们必须看到,诸葛亮虽有心整饬法令纪律,权力却比较有限。不要说关羽、张飞这些人他碰不得,就是黄元这样的地方大员他也碰不得。诸葛亮是个聪明人,他有一个原则,就是尽量不去冒犯刘备。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他并没有阻止刘备东征。
诸葛亮是反对东征的,但他并没有劝阻,这是为什么呢?在劝阻东征的人中,说话最有分量的是赵云,他在蜀汉军队中的地位与关羽、张飞相当,他反对的结果是被刘备弃而不用,在夷陵之战中,我们没看到赵云的影子。另一个极力反对东征的秦宓更倒霉,被逮捕下狱。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有自己的顾虑:自己的老哥诸葛瑾是东吴重臣,若是劝刘备不要攻吴,不免会被人怀疑别有用心;况且这个时候刘备被复仇的念头冲昏了头脑,没有理智可言,就算劝也是白劝。